“我和祖国共成长” ——传承中华劳动品质的吴家棋 焕发青年之志 争做时代新人 — 吴家棋 —

作者: 时间:2025-10-30 点击数:

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从《诗经》“中“采采苯莒”的欢快劳作,到古训“业精于勤”的谆谆教诲,再到如今劳动者在各行各业的坚守,这份美德代代相传。它不仅是耕耘收获的务实,是“晨兴理荒秽”的坚韧,更滋养着民族的担当与创造力,让中华民族在千百年岁月中始终充满生机与力量。

在我们的校园里,有这样一群同学,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,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,用劳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。他们热爱劳动、品味劳动、感悟劳动……今天,我们将聚焦25级法学一班吴家棋,听他分享在劳动中收获的成就感、对责任与成长的思考,以及那些藏在平凡岗位里的不凡感悟。

一、初涉勤工:大一新生的晨光初心

作为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,我心里满是犹豫,既要适应新的课程节奏,又要挤时间干活,能兼顾好吗?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的,是某个傍晚想起奶奶的瞬间。记忆里,她总爱坐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跟我念叨:“人手上得有活儿,心里才踏实,劳动挣来的每一分都亮堂。”更难忘天还没亮透时,菜园里就映着她的身影:佝偻着腰松土,小心翼翼地给菜苗浇水,枯黄的菜叶总要仔细拾掇干净……年复一年,那片菜园被她打理得生机勃勃,她的双手也总带着泥土的温度。

奶奶的话像颗种子,早就在我心里扎了根,而她日复一日的勤恳,更像一股温柔却坚定的力量,推着我不再犹豫。那天晚上,我毅然决然报名了勤工俭学,指尖落下时,满是笃定。于是我被分配到了校园小径的清扫岗位。当清晨六点的闹钟响起,攥着崭新的扫帚站在薄雾缭绕的卫生区前,心里既紧张又期待。

二、卫生区坚守:秋冬雾色里的较真

我的勤工俭学卫生区,是北方秋冬校园里一段近百米的小径,落叶与大雾是每日要面对的难题。每天清晨六点,需要准时到岗,要赶在上课前完成清扫。雾浓时能见度低,湿落叶贴在地砖上难扫,后来慢慢摸索出办法:先将落叶分堆归拢,再小心清运。砖缝里的杂物用手抠,自行车道的落叶需要横握扫帚扫,为一片卡在缝里的塑料片蹲三分钟也不敷衍。偶尔遇到晨睡的小猫,会放慢动作,让枯燥的劳动多了份温柔。从最初吃力到后来半小时熟练完成,看着同学们走在干净的路上,成就感满满。

三、勤工俭学悟:劳动里的成长

一个月的勤工俭学,更让我这个大一新生悄悄改变了做事态度。清扫时“多较真一点”,这份“不敷衍”慢慢延伸到学习生活中——整理笔记时会像归置落叶般条理分明,同时我也懂了“坚持”的重量。秋冬清晨极冷,有次躲在被窝里想偷懒,但一想到“卫生区还等着清理,这是我的责任”,还是咬牙起身。当踩着冷风把杂乱的落叶扫干净,看着晨光驱散雾气,突然明白:所谓“踏实”,就是哪怕做一件小事,也愿意耐着性子坚持做完、做好。每当走过那段卫生区,总能想起当初开学第一次勤工俭学的自己,蹲在地上抠缝隙、迎着大雾扫落叶的样子,被大风卷叶时的崩溃。这段与风、与落叶打交道的日子,让我明白勤工俭学不只是劳动,更让我学会较真、懂得坚持,这些从劳动里长出的品质,比任何收获都珍贵。

编者结语

不驰于空想,不骛于虚声正是新时代好青年该有的模样。这份在勤工俭学中收获的踏实与担当,不只是吴家棋个人的成长印记,更是无数新时代青年的生动缩影:在每一件该做好的小事里积蓄力量,让个人的成长与校园的温暖、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。愿更多青年都能从这份故事里汲取力量,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,以奋斗为笔,书写更有分量的青春篇章。


版权所有:沧州师范学院历史学院